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實際成效,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到學院下屬各單位進行檢查調研,要求各單位落細壓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安全風險,消除安全隱患。
學院領導通過現場勘察、資料檢查和聽取企業負責人報告等方式,結合安全生產工作實際,深入了解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部署落實情況。重點排查部署推進不到位、精準排查不到位、隱患判定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問題,逐一查看隱患問題復核整改情況,針對個別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和整改落實有困難的事項,提出建議和意見,協助企業保質保量完成隱患整改。
學院領導要求各單位要統籌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隱患問題臺賬,制定并細化安全隱患治理方案,堅決做到隱患問題整改到位、管控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落實落細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抓實抓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強化隱患排查和治理,加強監督檢查,筑牢安全防線,確保安全生產工作長治久安。同時要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加強校區進出管理,確保師生安全健康,用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服務理念,推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陳民在深圳市深投教育有限公司、中國(深圳)國際人才培訓中心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學院黨委副書記車磊在深圳市經理進修學院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學院黨委副書記車磊、副院長方敏在前海校區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學院紀委書記何莉在深圳市荔園酒店、深圳市交通運輸培訓中心有限公司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學院副院長陳家喜在深圳城市學院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學院教育長宮正在深圳房地產和物業管理進修學院進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
附件下載
相關鏈接
-
院領導率隊赴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調研慰問
12月24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陳民,黨委副書記車磊率隊赴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開展駐鎮幫鎮扶村調研慰問。他們先后到廣福村黨群服務中心、廣福小學、駐鎮工作站、五指毛桃種植基地走訪調研,詳細了解鎮村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人居環境情況,聽取駐鎮工作隊近期工作情況匯報,與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交流,在中壩鎮召開中壩鎮鄉村振興座談會,深入了解駐鎮幫扶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探討下一步發展建設思路。同時,深入廣福村困難群眾家中走訪慰問,開展春節前為群眾辦實事送溫暖活動?! £惷裰赋觥 ↑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人民至上,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開展駐鎮幫鎮扶村行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重要決策部署的務實行動,是加快實現共同富裕和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的具體舉措?! £惷癖硎尽 ●v中壩鎮工作隊進駐以來,牢記初心使命,積極主動作為,有了初步成效。他希望工作隊員找準深圳先進理念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改造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系統謀劃、科學統籌,整合資源,扎扎實實推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诮窈蟮墓ぷ髦?,學院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將進一步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鄉村振興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學院的人才優勢和智力幫扶經驗,圍繞重點任務細化落實舉措,推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強化協作聯動,完善精準幫扶機制,加快強鎮興村步伐,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p>
-
學院教育長宮正為深圳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網絡首場活動作專場宣講
12月10日,由深圳市委互聯網企業工委指導,深圳市委講師團、市互聯網行業黨委講師團共同主辦,龍華區互聯網行業黨委承辦的深圳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網絡首場宣講活動在龍華區匯隆黨群服務中心順利舉辦。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教育長宮正,從“十九屆六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黨百年奮斗的基本歷程和偉大成就”“‘兩個確立’和‘新的飛躍’”“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四個方面出發,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展開全面宣講和系統闡釋,并重點解讀《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主要特點和重要意義。 整場報告主題鮮明、邏輯清晰,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論深度,既有歷史縱深感又有現實針對性,為現場和線上聽眾奉獻了一場意義深長、引人入勝、振奮人心的理論大餐。
-
學院政黨發展研究中心正式獲授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12月9日,第十三屆深圳學術年會主題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城市社科院第三十一次院長聯席會議在深圳市舉行。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政黨發展研究中心正式獲授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玲頒獎并授牌。副院長陳家喜的著作《政黨治理的中國經驗:理論建構與案例觀察》獲得第十屆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著作類貳等獎。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政黨發展研究中心”是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設立于2021年。中心研究團隊有20人,其中7人有博士學歷;合作研究團隊有16人,涵蓋黨史、黨建、政治、傳播、經濟、社會、政法等專業領域。中心關注世界政黨政治的最新變化,聚焦百年大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梳理,探討黨建引領超大城市治理的實踐經驗,致力于向世界講好中國政黨故事,充分發揮政黨研究領域的“思想庫”“人才庫”“智囊團”作用,成為服務中央及地方黨委政府的新型高端智庫和學術交流平臺。目前正在進行的課題有國外共產黨現狀與趨勢研究、黨建引領超大城市治理研究等。
-
“國際化能力提升大課堂”開講,蘇格講授《國際形勢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0月28日,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外辦聯合指導,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合作舉辦的“國際化能力提升大課堂”正式開課。第一講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蘇格講授《國際形勢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市外事系統、各相關單位對外工作負責人及外事工作骨干參加。蘇格講授《國際形勢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蘇格在講課時表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然是時代潮流,但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挑戰嚴峻、任務艱巨,機遇和挑戰同在。深圳處于我國對外工作的“第一線”,窗口使命重大,挑戰與機遇共存,對深圳未來以更高水平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充滿期待?!皣H化能力提升大課堂”簽約儀式 “國際化能力提升大課堂”立足深圳對外工作實際情況與發展需要,集聚資深外交官、知名專家學者等優勢師資,探索以社會化創新平臺形式,幫助深圳培養“講政治、敢擔當、專業強、能創新、有朝氣”的國際化人才隊伍,構建對外交往的“樞紐”和“橋梁”。
-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舉辦新時代改革開放論壇 共話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專家發言版)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于10月14日至15日在深圳前海舉辦新時代改革開放論壇,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共話“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學院第一副院長張林致辭) 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學院第一副院長張林致辭。他指出,舉辦新時代改革開放論壇,就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總書記對深圳的諄諄教誨和殷殷囑托,牢記“學院姓黨”、講好黨的故事和改革開放故事,發揮參謀助手和決策智囊的作用,助推改革開放事業行穩致遠,續寫新的奇跡輝煌。(學院黨委書記、執行副院長陳民主持) 學院黨委書記、執行副院長陳民主持開幕式。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黨建研究會、中組部黨建研究所、中共中央黨校、廣東省委黨校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委政研室、深圳市委黨校、深圳市社科院、前海創新研究院以及中國組織人事報、南方雜志社等單位3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資深教授薛瀾) “未來推動中國發展,不光需要中國國內的人才,也需要吸引全球的精英來中國做貢獻?!鼻迦A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資深教授薛瀾在發言中指出,蘇世民書院項目是清華大學新百年發展的重點舉措,主要的想法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為培養未來全球領導力所精心設計的碩士項目,努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優秀個人品質和卓越領導能力的年輕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這個項目從設立之初就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總書記發來賀信祝賀書院的成立并鼓勵各國青年人更好相互了解,開闊眼界,交流互鑒。書院肩負的重要使命包括培養深入了解中國與世界的全球領導力人才、打造獨特的全球對話平臺、推進中國和世界高等教育創新。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世界上優秀的年輕人真正了解中國、體驗中國,并且和中國建立感情、建立聯系,攜手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作出積極努力。(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第一副院長張林) “深圳市4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人才匯聚史,就是全國各地的人才源源不斷地來到深圳,創造夢想,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鄙钲谑形M織部副部長、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第一副院長張林在發言中指出,圍繞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深圳承載著“雙區”建設的重要使命,需要一流的人才作為智力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必將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中發揮重要引擎作用,爭當雁陣格局中的頭雁。要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立足一國之本、利用兩制之利,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努力形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教育鏈的四鏈融合良性格局。(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秘書長諶鵬) 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副教授諶鵬認為,進一步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下粵港澳金融高質量發展引擎,應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以金融科技為支撐,以風險防范為底線,構建涵蓋金融基礎設施提升、金融市場聯通、金融機構準入、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監管能力增強、金融數據集聚的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發展體系。深度推進粵港澳金融開放創新,要堅持宏觀戰略和微觀創新相結合、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市場主體和體制改革相結合、境內改革與境外對接相結合、實體經濟與資本創新要素相結合、堅持金融開放創新和風險防范相結合。(蘇州工業園區培訓管理中心主任魏欣) 蘇州工業園區培訓管理中心主任魏欣認為,新加坡很多的行政管理方式、公務員培訓模式等方面被蘇州工業園區學習借鑒,第一,新加坡公務員的危機意識給了我們很深刻的啟發;第二,新加坡依法治國理念貫穿在整個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公務員培訓過程中,注重頂層設計;第三,新加坡非常注重公務員的能力建設;第四,新加坡的公務員培訓的評測和績效考核制度比較完善,因此,蘇州工業園區也逐步構建起了”1+3+N“干部教育培訓的工作體系。新時代改革開放與深圳先行示范(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郭強教授) 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郭強教授提出,一是要準確理解制度自信。堅定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二是要準確理解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不是對內改革加對外開放,而是對內搞活加對外開放。改革和開放不是并列關系,是個包含關系,開放也是改革,是涉外領域的改革,不改革是開放不了的。對外開放也是改革的內容之一。搞活才是改革的核心要義、靈魂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三個進一步解放”,解放就是搞活。中國改革基本邏輯是通過搞活、開放,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放發展生產力。三是要準確理解黨的領導。黨的領導首先是科學領導、科學執政,黨是通過不斷探索規律、始終遵循規律,積極主動順應時代變革,保持初心踐行使命。(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桑玉成)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桑玉成認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最主要是來源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歷經40多年,過去的改革和今天的改革有著很多不同,一是社會背景不同。在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之后,國家綜合國力以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經勝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二是出發點不同。40多年前改革根本出發點是要盡快改變當時貧窮落后的面貌,而40年以后我們脫貧富裕,改革的出發點也發生了變化。三是利益的格局不同。40多年以前整個社會的利益格局相對均衡,但是改革開放40年之后利益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利益格局不斷分化。四是社會認同度不同。信息高度發達,社會觀念分化裂變。因此,我們今天講改革開放,需要對改革開放的目標、動力、方法等進行進一步地深入思考。(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副院長陳家喜教授)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副院長陳家喜教授表示,對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微觀的政策層面,還需要宏大的理論視野。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視域理解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可以得出三個基本的結論。第一,從戰略安排來看,中國現代化是黨治國理政的獨特模式,采取的是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的遞階式現代化推進模式。第二,從策略選擇來看,黨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推廣、到全面實施的漸進式現代化路徑。深圳是最典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試點城市。第三,深圳先行示范區是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城市實踐,在屬性上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內涵上要全面示范、在速率上要先行一步、在核心上是制度示范。(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譚安奎)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譚安奎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國家力量推進了兩項充滿張力的工作:一是進一步打破傳統的地方性文化,推進社會的個體化與市場化;二是建立中國式的“道義經濟”,從嘗試社會政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探索共同富裕。我們的社會治理,不僅要突出安全的主題,也要超出福利保障的層次,更深層的工作仍然是進行社會建設,也就是探索國家、國民層次的共同體,為重新塑造市場與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系提供全新的社會倫理圖景。這不僅對中國的國家治理有益,考慮到政治經濟學與道義經濟學在西方長期未盡的爭論,它可能也是我們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表示,深圳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對標的對象。目前全國有39個城市明確提出對標城市,最早是2012年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在進行對標,近些年來對標的城市數量在逐年增多,山東省全部16個城市都開展對標。但是,總體而言對標在城市層面的占比還不高。值得研究的問題是,中國的城市怎么樣去進行對標?誰跟誰在對標?對標什么?為什么對標和為什么不對標?包括對標有沒有帶來相應的影響?未來研究需要對城市對標進行更進一步的關注和深入探討,包括需要關注市領導的推動對城市對標的影響、中國的城市在對標方面和其他國家的城市的差異以及相似之處、對標的長期和短期影響等方面問題。偉大建黨精神、改革開放精神和特區精神(中國組織人事報社總編輯徐月高) 中國組織人事報社總編輯徐月高認為,改革開放不僅代表著社會變革,也標注著深層的精神變革。改革開放精神是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從“精神”維度透視和把握改革開放,深探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碼,對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他表示,第一,科學理論是改革開放精神的思想根基。改革開放是在我們黨領導下的一次思想解放,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作出的歷史性決策。第二,歷史傳統是改革開放精神的文化底蘊。改革開放精神生發于中華民族崇尚變革與開放的傳統文化,孕育于黨的自我革命傳統。第三,理想信念是改革開放精神的靈魂旗幟。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第四,人民立場是改革開放精神的價值取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第五,開拓創新是改革開放精神的鮮明特質。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改革開放是在不斷創新中推進并深化的,改革開放的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書寫創新創造的恢弘史詩。(廣東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梁道剛教授) 廣東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梁道剛教授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特質。第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品格,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即我們是共產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政黨,體現了我們黨堅持科學性真理性和追求崇高價值性的高度統一;第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主題,即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大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責任擔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把民族解放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高度統一,中國共產黨的家國情懷、國內擔當和人類情懷、國際擔當的高度統一;第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特色,改造中國社會是一個異常艱難艱巨的偉大事業,需要流血犧牲和英勇斗爭,表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要求,體現了我們黨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艱難艱巨性和我們黨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英雄氣概與頑強意志的高度統一;第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品德,廣大黨員忠于黨、忠于人民,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全心全意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和政治價值追求,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講席教授李鳳亮)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講席教授李鳳亮認為,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清醒的文化自覺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第一,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主要表現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真理作為根本遵循,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真理,學習外來先進思想文化;始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深厚根基,在繼承與發揚中汲取養分和力量,并實現對外來先進文化思想的中國化改造;保持了與時俱進的前行意識,以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標準自我要求內向加壓;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在繼承與發展中不斷開辟文化發展新境界。第二,我們走過百年日益明晰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現在文化遺產和文化傳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產業新興業態發展,開展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四個維度。第三,面向未來,引領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推動文明創新,不斷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全方位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開放型的文化強國。(深圳市委黨校教育長、孟偉教授) 深圳市委黨校教育長孟偉教授表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研究價值?!皬团d主題”“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品格和特征。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中國共產黨以“初心”賦予了復興主題以“人民性”,充分體現了黨的主動性;第二,以“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賦予“復興主題”以自主性;第三,“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賦予“復興主題”以偉大的創造性。在新征程中,深圳要充分發揮先行示范區的歷史主動性,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講好黨的故事與改革開放故事(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教育長宮正副教授)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教育長宮正副教授認為,做好改革開放史研究,是做好改革開放教育培訓的前提和基礎。第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歷史的若干重要論述作為我們研究的基本遵循,也是研究的重大主題。第二,要加強對新時代改革開放史的研究。第三,在研究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的研究方法,加強區域研究、個案研究、國際比較研究、改革開放人物研究以及對口述史料的挖掘等等。(南方雜志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石雄東) 南方雜志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石雄東認為,講好“雙區”改革開放故事,從新聞輿論工作的角度,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的辯證統一。要守政治方向、主流價值和人民立場,講“好故事”;要創新形式、技術革新,把好內容打造成頂級流量、引發受眾情感共鳴,“講好”故事。具體要加強四個著力點,即打造有人情味的故事內核、更加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的傳播效能、注重更加精準化的傳播策略、搭建多元傳播的平臺。(新華絲路特聘專家、“一帶一路”大使訪談總策劃孫超) 新華絲路特聘專家、“一帶一路”大使訪談總策劃孫超認為,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能夠穩固深化改革開放,同時為國際難題提供中國方案。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有很多,包括國際輿論生態復雜、國際化傳播人才不足等等。而要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一是要優化議題設置,樹立機遇意識,主動塑造良好國際形象;二是要改善外宣結構,引領國際話語權;三是要做到“接地氣”和“共情”,全方位普及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歷史經驗和開放包容的國際形象,突破我國講好黨的故事的“瓶頸”。
-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舉辦新時代改革開放論壇 共話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綜述版)
為了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于10月14日至15日在深圳前海舉辦新時代改革開放論壇,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共話“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學院第一副院長張林致辭,學院黨委書記、執行副院長陳民主持開幕式。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黨建研究會、中組部黨建研究所、中共中央黨校、廣東省委黨校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委黨校、前海創新研究院以及中國組織人事報、南方雜志社等單位3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 與會專家認為,2012年、2018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到深圳,來到前海視察并發表系列重要講話,發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號召,提出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正是呼應這一時代召喚,以“改革開放”命名的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應運而生。在以“改革開放”命名的干部學院進行專題研討,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發出理論聲音,不僅恰逢其時,更是應有之義。 針對“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與會專家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對于“四個偉大成就”的精準概括,對于百年黨史歷史分期貢獻了新方案,對于百年黨史精準概括樹立了新標桿,在百年黨史主題主線把握上提供了新范本?!皞ゴ蠼h精神”是重大理論創新之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品質、奮斗主題、實踐特色和政治品德。針對新時代改革開放與深圳先行示范,與會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不僅是一套政策和實踐,還是一種精神和思想。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時代改革開放面臨不同的社會背景、改革出發點、利益格局和社會認同度,因此需要更為深入地思考改革開放的動力和方向。要準確理解制度自信與改革開放的關系,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準確理解文化自信與改革開放的關系,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明創新,不斷創造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作為使命型政黨的邏輯必然,體現出遞階式戰略推進和漸進性策略實施的特點,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是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城市試點。針對干部教育培訓創新發展,與會專家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論述,認為要培養深入了解中國與世界未來的全球領袖,打造獨特的全球對話平臺;要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立足一國之本、利用兩制之力,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努力形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教育鏈的四鏈融合良性格局。 大家一致認為,要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的諄諄教誨和殷殷囑托,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更多新的“深圳奇跡”。
-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英文官網上線了!
為提升學院國際化品牌形象,搭建優質的國際化教育服務平臺,經過精心策劃籌備和細致設計搭建,10月12日,在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建院一周年來臨之際,學院英文官網正式上線。英文官網將有助于實現學院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深圳故事,更好彰顯“二個重要窗口”作用的重要使命。 學院黨委書記、執行副院長陳民介紹,學院英文官網的上線,充分地展示了學院立足深圳、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打造創新型、開放式、國際化的教學平臺、實踐基地和展示窗口,走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也將為學院創立港澳分院,整合全球優質教學資源,暢通國際教育交流渠道,建立更加緊密開放的國際教育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院英文官網按照國際標準,結合學院業務特色,共設置了7個一級欄目,包括國際合作、教學科研、學院師資、培訓動態、新聞咨詢等,致力于打造國際用戶友好型界面,精細布局了每個菜單欄的功能,并在網頁頭尾部均設置了導覽,便利于廣大用戶的瀏覽需求,使國內外訪客均能更加便捷地獲得學院的相關信息,為信息交流互動提供良好體驗。網站同步建設PC版和手機版,方便用戶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學院英文門戶網站地址:http://www.fire-bd.com/English/index.html
-
學院金秋培訓忙
10月11日下午,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前海校區2203教室,來自廣東省的105名村黨組織書記正在認真聆聽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主講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北站實踐》案例。而在五天的時間里,他們還將通過分組討論、專題講座、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的形式,多角度地了解深圳在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上的成功案例和經驗。 當日班級教室安排 伴隨著金秋時節的來臨,處在試運營中的學院前海校區迎來了培訓熱潮。社會主義現代化背景下黨建高質量發展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國際化專題研討班,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制度專題研討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專題研討班,中央企業中青年高級管理班等陸續開班了;惠州市、佛山市、肇慶市、江門市、河源市、常州市、銅仁市等地方的學員也來了......部分班級合影 學院突出改革開放特色,開發的“一核五元”課程體系、《深圳創新經驗“1+5”系列課程》、“5+N”實踐教學體系,和《團隊共創》《世界咖啡》《開放空間》《U型會議》《未來探索》《翻轉課堂》等多種以學員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都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培訓紀實班級學員手冊 優美的校園環境,智慧的教學設施,精彩的精品課程,靈活的教學形式……都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學員表示: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來了還想來!
-
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在深圳黨史館方志館舉行掛牌儀式
9月26日,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在深圳黨史館和方志館舉行現場教學點掛牌儀式。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市地方志辦)主任楊立勛、二級巡視員黃玲及相關處室負責人,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黨委書記、執行副院長陳民,紀委書記何莉,教育長宮正等參加活動。 座談會上,陳民介紹了學院承載著三大重要使命:一是全面系統深入研究、闡釋、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二是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培養優秀干部人才;三是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深圳故事,更好彰顯“兩個重要窗口”作用。學院正式運作以來,聚焦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突出實戰實訓、案例教學,立足深圳、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陸續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影響的培訓項目、核心課程和科研成果,努力打造創新型、開放式、國際化的教學平臺、實踐基地和展示窗口。 陳民表示,在深圳黨史館方志館掛牌現場教學點,對學院在關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方面培訓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以此為契機,雙方在研究成果、實踐教學體系、培訓領域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未來能夠開展更加緊密、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以黨建促業務、以共建促發展。 楊立勛對陳民一行到深圳黨史館方志館掛牌現場教學點表示感謝和歡迎,并介紹了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和兩館的基本情況。他說,深圳黨史館是紅色基因庫,是精神殿堂。深圳方志館集中展示了深圳670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立起來的深圳歷史百科全書。深圳各級黨校和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紛紛把深圳黨史館方志館作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教育、接受思想洗禮、了解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現場教學基地,成為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直觀、生動的歷史課堂,架起了“四史”進機關、進黨校、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進社區的橋梁和紐帶。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將為“四史”宣傳教育及干部現場教學做好服務,希望雙方深入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把深圳改革開放的牌子擦得更亮。